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

2023-08-14 15:01:14 人看过

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

1、目前据考古文献记载,五行寄生十二宫最早的源头是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时期:战国秦昭王38 年(公元前267年)。

《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提到《日书》乙种第七类为《五行书》,原文如下:

木生亥,牡卯者未。乙63

火生寅八卦生旺死绝表,牡午者戌。乙229

金生巳,牡酉者丑。乙230

水生申,牡子者长。乙231

这是关于五行与地支关系的一段重要材料。可惜由于照片不清晰和释文有误,未能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现将此文与《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关系对照:

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

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

金生于巳,牡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

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放马滩秦简《日书》除了缺“土”一行以外,其余各行的地支排列与《淮南子》相同。区别较大的是,放马滩秦简的生、牡、者,在《淮南子》中作生、壮、死。其“牡”字,是“壮”字的误释或通假。其“者”字,则是“老”字的误释或通假。这样,根据《淮南子·天文训》的正文,我们可以将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如下:

木生亥,壮卯,老未。

火生寅,壮午,老戌。

金生巳,壮酉,老丑。

水生申,壮子,老辰。

放马滩《日书》明文区分生、壮、老三个阶段,并且以代表生的亥、寅、巳、申居前,代表旺(壮)的卯、午、酉、子居中,代表墓(老)的未、戌、丑、辰列后。这与后代五行家所使用的三合局完全一致。由此证明先秦时代的确已有完整的三合局存在。

2、《淮南子》: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公元前143年),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进献于朝廷。《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生、壮、死”关系是先秦的继续。

直到隋朝《五行大义》,对五行与地支的关系则有全面叙述,此即五行寄生十二宫理论的首次出现。

3、《五行大义》:共五卷。隋萧吉撰。传称萧吉出身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

《五行大义》一书在中国术数史上极有价值,因为它传承了汉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术数成果。据专家考证,《五行大义》资料的积累和初稿的编撰,很可能开始于584年~594年。

《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引文:

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

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火,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金,受气于寅,胎于卯,养于辰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八卦生旺死绝表,死于卯,葬于辰。

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义又不合,欲还于未,未是木墓,木为土鬼,畏不敢入,进休就辰,辰是水墓,水为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故知合葬非古。然季武子云:“自周公已来,未之有改。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盖以敦其义合,骨肉同归,水土共墓,正取此也。”又以四季释所理归于斯。

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长【辰】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袒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堂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又别是一家。

《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

辰土,受气于申酉,胎于戌,养于亥,生于子,沐浴于丑,冠带于寅,临官于卯,王于辰,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未土,受气于亥子,胎于丑,养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戌土,受气于寅卯,胎于辰,养于巳,生于午,沐浴于未,冠带于申,临官于酉,王于戌,衰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丑土,受气于巳午,胎于未,养于申,生于酉,沐浴于戌,冠带于亥,临官于子,王于丑,衰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孝经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给天下。”

《龟经》云:“土,木动为辰土,火动为未土,金动为戌土,水动为丑土。”又云:“甲乙寅卯为辰土,丙丁巳午为未土,庚辛申酉为戌土,壬癸亥子为丑土。”

凡五行之王,各七十二日。土居四季,季十八日,并七十二日,以明土有四方,生死不同,此盖卜筮所用。

若论定位王相,及生死之处,皆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礼记》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后。”此则岁之半,处四时之中央,天社,地神,人鬼,又并在未,坤亦在未卦,主于土,故云:“土德于未,终于丑。”

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则明土王定在于未,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临官中生者,取其盛壮能生养义。唯金在火中生者,巳中有方壮之土,能生金也,金非火不革其形,故金在火位中生。又云“金生鬼中”者,金父土戊己,寄治丙丁,父不能独养,要须母也,金在南方值己火,金得火方化,金化而水生,戊己土有化生之水,则金不畏火,己含水气,则金之继母也。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

以上《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引文。

据《五行大义.论生死所》受气,今作绝;生,今作长生;王,今作帝旺;葬,今作墓。

《五行大义》有一句重要的话,也就是《论生死所》的最后一句:“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死还复生”,即生死轮回,先秦阴阳家与道家并无轮回转世理论,所以《五行大义》五行寄生十二宫显然受到佛法影响。我们知道,佛法在中国自汉明帝始兴,至南北朝为高峰,隋唐持续。《五行大义》正是酝酿于南北朝时期,不可能不受到佛法的影响,况且萧吉祖父之弟就是历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梁武帝。

佛法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八卦生旺死绝表,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行,识,相当于受气阶段,名色相当于胎,六入相当于养,触相当于生,受,爱相当于沐浴,取近冠带,有近临官,生近帝旺,老近衰病,死近死葬。

《五行大义》叙述习惯与今不同:《五行大义》叙述起于受气,胎,养,终于病,死,葬。这更符合人生历程。今之五行寄生十二宫叙述起于长生,沐浴,冠带,终于绝,胎,养。

五行中的四象木火金水与地支十二宫关系完全形成,但是对于中央土,出现寄行于寅,而且衰病合并为一项都是在申,理论上仍不圆满。

当时仍然对此存在其他的说法,如有“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长(辰)为水土墓”之说,萧吉认为“高堂所说,盖为浮浅”。

萧吉又引《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列表如下:

这个四季土的生旺死葬表以后并没有流传。因为受气一项是两个地支,理论也不圆满。

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五行书”改释

TAG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