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2023-11-21 09:56:52 人看过

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清朝后期,政府遥遥欲坠,但腐朽中却绽出了一支新芽,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先进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李鸿章还建立了号称亚洲最强海军的北洋水师。但这支“亚洲最强”海军却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走向了终点。

甲午战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反之,这场战争却同时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方面,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为例,招商局原本可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但红火了一阵子还是走向了没落。唐廷枢和徐润是民间资本的代表甲午海战战败新考下集,就是他们让招商局红火起来的,但盛宣怀接管招商局以后,清退了全部民间资本,官私合营的招商局重回官办。官方那些科举取士出来的人,具备经济管理能力的有几人?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美资本失败后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大退步,刚发展起来的纺织业也几近消亡。

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以上只是甲午战败的经济原因的缩影,导致甲午海战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水师空有一个海军架子,但实际上却无战斗能力。北洋水师的最高领导李鸿章是很能办事情的人,是能力挽狂澜的人,但在那样一个腐败透顶的政府里面,李鸿章也捉襟见肘无能为力。人才在任何朝代都少不了,只要制度和政策适合人才发展,优秀人才总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清朝后期的大环境下,李鸿章这样手握大权的能臣却有很多事做不起来。当时的大环境是从上到下说空话大话的多,那么会办实事的人就不好过,李鸿章处处碰壁也就不奇怪了。

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弹药匮乏。没有炮弹的军舰,“长相”再好也只是摆设和靶子。李鸿章很清楚这些问题,直接向皇帝提出来了,但朝廷的清流却看不上这些问题,光绪的师傅翁同和就认为,军舰没炮弹这种小事情,在朝廷上有什么好商议的?朝廷是议大事情的地方,比如道德文章和皇家尊严,比如外国人来朝见皇帝要不要下跪等。军舰有没炮弹是小事情,在朝堂上提出来太掉价。李鸿章可不这么认为,坚持提出来了,王公大臣却义正辞严地说打仗靠的是勇气,只要战士们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就能打胜仗。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对的,占据着道德制高点,但在紧要关头却一文不值,因为每件“大事”的完成,说到底都是充分完成一针一线的琐事积累而来的。

同列晚清“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和张之洞就是两种不同类的人。李鸿章善于办实事,张之洞更愿意占据道德高地。张之洞兴致盎然办钢铁厂时,把厂址定在汉阳,而铁矿却在120公里外的大冶,每天产铁百吨,所需铁砂的运费就达60多辆白银。汉阳附近还没有炼铁用的焦煤,只能外运自河北开平或国外进口,加上运费甲午海战战败新考下集,每顿焦煤也要白银近20两,而进口优质铁在上海的售价才30余两。选址汉阳已经错了,张之洞又坚持要把厂建在大别山麓,但这里地势低洼潮湿,要先垫高才能建厂,这一项就用白银30余万辆,相当于含设备采购在内的建厂经费的十分之一。建好厂后专家要先检测铁矿石种类再确定用什么设备,张之洞却急着开工,直接下令“什么炉子方便就制造什么甲午海战战败新考下集,我们中国什么矿都有。”结果从英国买来的炼铁炉完全不实用,只能重新买高炉。汉阳铁厂开炉产铁四年,花费白银500多万两,亏损累累毫无起色,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妨碍他写出《劝学篇》一书,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样的纲领性主张。

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和张之洞:“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张之洞对洋务运动的贡献自不可抹杀,但朝中处处是以道德文章据高位的重臣,真正做实事的人的声音就很难被上层听到,真话就非常稀罕。任何单位里,那些不会讲真话、不屑做实事、不善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只求“政治正确”的人占据高位,这个单位必败无疑。

清朝早期之所以兴旺发达,就因为君王喜欢真话,喜欢讲实事。都知道雍正即位比较困难,坐上帝位后仍危机四伏,就想大刀阔斧烧几把火来证明自己的才干。他首先公开表彰“高效清理亏空”的山西巡抚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结果诺敏的“高效”是假的。雍正又想通过开恩科来证明自己重视人才,结果本场考试却出了舞弊案,天下哗然。众大臣为保全皇帝和朝廷脸面,希望在处理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雍正对外派的钦差大臣只提了一个要求:要听真话。因为有求真务实的思想,雍正在康熙盛世和乾隆盛世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清早期强盛了百年。

前几天,一位朋友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一篇关于农村扶贫与土地腾退的调查报告,有理有据,真实感人。扶贫和土地腾退本是非常好的政策,但是被一些喜欢做表面文章、不顾实情、不认真做事的人教条地执行,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实际困难。这种“扶贫者”缺乏同理心,心里装的不是百姓生活,只惟上,不惟实,善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实在是大厦根基上的蛀虫。希望他们的领导只是暂时被蒙蔽了双眼与双耳。

任何时候,苦和累未必会让一个单位垮台,内忧外患也未必会让一个单位垮台甲午海战失败的启示:从甲午战争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但不实事求是,不踏实认真,结果必败。大到清朝政府,小到一个家庭,无一例外。

TAG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甲午战争中的“抗日游击队”:日军只阵亡40人

甲午战争中的“抗日游击队”:日军只阵亡40人

与上一个数据相关,甲午日军阵亡在台湾的人数高达10841人,占日军阵亡总数的80...